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安南區農產品以甘蔗、玉米為主,近幾年來,農民種植洋香瓜,聖女小番茄;而紅龍果頗富盛名。本區農耕土地面積約為2,390公頃,其中耕作地為1,875公頃,長期休閒地為515公頃。目前因地理環境因素,農作多為紅蔥頭、食用玉米、蘿蔔、芝麻。紅蔥頭最主要種植區為曾文溪河川公地、學東里、砂崙里、青草里、南興里、城西里,全區種植面積約300公頃;食用玉米全區種植面積約230公頃;蘿蔔全區種植面積約60公頃;芝麻全區種植面積約45公頃。本區漁業分成「近海漁業」和「水產養殖」兩種,近海漁業之作業擁有兩座漁港,一為「鹿耳門漁港」一為「四五堡漁港」,水產養殖方面,主要在漁塭內進行,漁塭主要分佈在四草、顯宮、土城、學甲寮一帶,盛產草蝦、虱目魚、石斑魚。本區魚塭養殖面積約為3,030公頃,魚塭口數約為5,190口。目前因地理環境因素,養殖多為虱目魚、石斑魚、文蛤、白蝦。虱目魚全區養殖面積約830公頃;虱目魚苗越冬全區養殖面積約230公頃;石斑魚全區養殖面積約215公頃;文蛤全區養殖面積約195公頃;白蝦全區養殖面積約125公頃。另外海有牡蠣養殖,採浮棚式養殖,面積約74公頃,主要養殖區域為鹿耳門溪外海。配合農漁會發展精緻產品,推廣機械化以節省人力,減少成本,防減病蟲增 加產量,辦理產品共同運銷減少中間商人剝削提高效益,推廣家庭手工藝及家庭副業,改良品種,改進技術,改善經營方式以提高收入,改善生活品質。

台南科技工業區:位於鹿耳門溪兩側,計七○九公頃,為一智慧型工業區,計畫引進的工業有通訊工業、資訊工業、軟體工業、消費性電子工業、半導體工業、精密機械工業、自動化工業、航太工業、高級材料工業、特用化學品工業;製藥、醫療、生物、保健、污染防治、光電等優勢工業。工業區內有便捷的對外交通(緊鄰台17號公路,經國道8號公路串聯中山高、南二高、台1號省道),完善的公共設施、豐富的人才資源、優質的生活空間,結合生產、生態、生活並存的工業區,開 發完成後可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農產品名
盛產季節
聯絡電話
小蕃茄
網室:一年四季都有|露天:4-5月,10-11月
安南區農會(06)2567201
洋香瓜
12 月~隔年4月
安南區農會(06)2567201

 

農特產(一)小蕃茄
小番茄對土壤適應性很強,各地均可栽培,惟本區土壤多屬微鹼性或鹼性,肉質脆、風味佳、口感好,年栽培面積50餘公頃,種植品種為亞蔬11號、聖女,種植 時期除颱風期間外全年種植。
栽培方式:露天式及溫室設施栽培。
選購要領:果蒂新鮮、果色完美可愛、果實豐滿光滑。

小蕃茄

農特產(二)洋香瓜
本區土嚷及氣候均適宜洋香瓜生長,甜度品質、風味俱佳,獲農民青睞,栽培面積逐年增加,年栽培面積達800餘公頃,因而洋香瓜栽培,逐漸成為本區主要經濟 作物。
多年來以傳統露地栽培易受連作障礙、病蟲害危害,尤以毒素病猖獗,幾乎造成本地區栽培危機,幸好南改場適時推荐以銀黑色塑膠布鋪於畦面上,以防治蚜蟲為媒介其效果佳,然於民國78年間以簡易隧道式塑膠布栽培成功,其好處多可保溫,提高品質、減少病蟲害、雜草,可提早採收上市獲利多,因而本地區洋香瓜栽培歷 經多年生產,技術改進,由露地栽培進而隧道式栽培

洋香瓜
栽培方式:遂道式塑膠布及溫室設施栽培。 
選購要領:網紋楊香瓜其網紋明顯突出,香氣濃郁為佳,光皮楊香瓜以白玉顏色有透明感覺,外皮有稀疏網紋為佳。 
品嘗時機:剛採收肉質稍粗硬,馬上食用品質亦佳,若再經3-5天後熟果軟化風味更佳。

虱目魚酥

漁產品名
盛產季節
聯絡電話
虱目魚酥
一年四季
臺南市漁業產銷班第十九班
06-2841756
0912766516

虱目魚香腸

漁產品名
盛產季節
聯絡電話
虱目魚香腸
一年四季
臺南市漁業產銷班第十九班
06-2841756|0912766516
台江科技城
1.台南科技工業區
台南科技工業區之開發乃配合政府整體產業發展目標,平衡區域發展,促進產業升級,強化國際競爭力,並為亞太營運製造中心奠立良好基礎,吸引高科技、高附加價值產業投資。本工業區將與區域特性結合規劃文化經貿及製造中心
◆與台南市都市計劃結合,形成台南文化科技城。
◆以安平國際港口,發展為國際科技經貿中心。
◆與成大研發資源結合,發展為南台灣科技製造中心
台南科技工業區外觀照台南科技工業區外環照台南科技工業區周遭景點
2.南台灣創新園區
南台灣創新園區」座落於台南科技工業區內,基地面積三.二公頃,建物含服務館、研究一~三館及宿舍等五棟大樓,總建築面積約14,582坪,為具科技、人文、生態之創新園區。緊鄰台南市區、高雄市,聯外交通便捷,藉由台17號省道、西濱快速公路、台江大道,串聯中山高速公路、縱貫鐵路、台一省道。二十五分鐘可迅達到台南火車站,四十分鐘內可達到台南機場、高速鐵路台南站。
2004年全區啟用,引進工研院、資策會、食品所等法人研究單位400人研發團隊進駐,進行微系統、網路與通訊應用、奈米粉體與薄膜、軟體研發數位加值及食品機械系統與製程技術等相關科技的創新研發,並配合園區的開放實驗室及創新育成機制,加速南部新創事業發展。
南台灣創新園區外觀照南台灣創新園區外觀照